專案 CBETA與聖嚴法師

1998

《聖嚴法師年譜》:「(國內外重要大事)中華佛學研究所、北美印順導師基金會共同支持成立「中華電子佛典協會」(CBETA)。」法鼓全集2005網路版 (第11輯第2冊, 頁1133)

1998.2.15

《聖嚴法師年譜》:「二月十五日,「中華電子佛典協會」(CBETA)正式成立。該協會由中華佛研所及北美印順導師協會共同支持。中華佛研所副所長惠敏法師擔任主任委員,該所資訊室主任杜正民擔任總幹事,辦公室設於慧日講堂。(同上)」法鼓全集2005網路版 (第11輯第2冊, 頁1142)

1998.6.25

《聖嚴法師年譜》:「六月二十日至二十五日,中華佛研所副所長惠敏法師、以及維習安、杜正民老師前往日本東京大學、京都大學及花園大學洽談有關電子佛典合作事宜,並代表佛研所至花園大學作親善訪問。(〈大事記〉,《1989-2001法鼓山年鑑》,法鼓山基金會,2005年10月出版,頁166)」法鼓全集2005網路版 (第11輯第2冊, 頁1171)

1998.7

《聖嚴法師年譜》:「法師致詞後,有「電子佛典」運用展示,以展現佛教與現代科技結合之成果。大會同時有各佛學院發展概況介紹之博覽會。(〈兩岸佛學教育交流博覽會、座談會〉,《法鼓》,103期,1998年7月15日,版1)」法鼓全集2005網路版 (第11輯第2冊, 頁1173)

1998.7.7

二一、兩岸佛學教育交流座談會 主題演說

《兩千年行腳》:「這次在會場中陳列的佛教教育博覽會,是由華嚴專宗學院及研究所的負責人賢度比丘尼主持完成。所呈現的資料都很有看頭,是以各式圖表、資訊實物、出版物等的資料展現出來,能使人一目了然在近四十年來,臺灣佛教的教育是些什麼內容。另一項特色,是中華電子佛典協會所展示的成果,該協會雖成立不到一年,已經相當引人注目,它代表佛教文化與現代科技結合的功能,不久的將來。」法鼓全集2005網路版 (第6輯第11冊, 頁120, 行12)

1999.8.23

《聖嚴法師年譜》:「八月二十三日至二十八日,中華佛研所由杜正民與維習安兩位教師代表,至瑞士參加於洛桑大學(University of Lausanne)舉辦之「第十二屆國際佛學會議」,分別發表論文及展示說明〈中華電子佛典協會的藏經電子化現況〉與〈中華佛學研究所的佛學網路資料庫發展現況〉。(〈大事記〉,《1989-2001法鼓山年鑑》,法鼓山基金會,2005年10月出版,頁191)」法鼓全集2005網路版 (第11輯第2冊, 頁1242)

1998.9.8

《聖嚴法師年譜》:「九月八日上午,由何云陪同,於九時二十分抵達國家宗教事務局,由局長葉小文、副局長楊同祥、外事司副司長郭偉共同接待。葉局長對臺灣中華電子佛典協會發展佛典數位化之成果,十分讚賞。(〈三七、前往國家宗教局〉,《兩千年行腳》,法鼓全集6輯11冊,法鼓文化,頁215-217)」法鼓全集2005網路版 (第11輯第2冊, 頁1185)

1998.9.8

三七、前往國家宗教局

《兩千年行腳》:「上午八點三十分,離開北京的民族飯店,由何云陪同,於九點二十分抵達國家宗教事務局,由年輕的局長葉小文、副局長楊同祥、外事司副司長郭偉共同接待。由於本年七月初,中華佛學研究所召開了兩岸佛學教育交流座談會,中國佛教文化研究所所長吳立民把在臺灣會議中介紹電子佛典設施的消息,帶回了大陸,而葉局長是吳所長的學生,所以非常重視和讚歎,當我前去訪問,他把話題放到電子佛典的發展上,顯得很有興趣而且給予讚歎,說我們臺灣在這方面走得比大陸先進一些。其實在兩年以前,我們也還不敢想像這是能夠辦得到的事,現在是各方的因緣促成,我們中華佛學研究所,只是提供了一些人力資源,其餘均由中華電子佛典協會主其事。」法鼓全集2005網路版 (第6輯第11冊, 頁215, 行3)

1998.12.20

《聖嚴法師年譜》:「(12月20日)同日,「中華電子佛典協會」於臺北慧日講堂舉辦成果發表會,除說明工作成果,並正式推出該協會完成之第一片電子藏經光碟,同時將資料公布上網。該協會係由中華佛研所及北美印順導師基金會共同支持成立。(同上)」法鼓全集2005網路版 (第11輯第2冊, 頁1197)

 

1999

1999.1.18

《聖嚴法師年譜》:「一月十八日,至中央研究院出席「資訊電子化聯合會議」。會議由中央研究院、教育部主辦,結合「電子佛典協會(EBTI)」、「太平洋鄰里協會(PNC)」、「文化製圖協會(ECAI)」、「學者電子資源協會(SEER)」,共有來自十七國一百多位學者專家與會。法鼓山因中華佛研所協助成立之「中華電子佛典協會」(CBETA)研究成果突出,受邀為協辦單位。法師應邀於開幕致詞,報告《大藏經》電子化之研究成果,並指出:中華佛研所將以電子佛典之製作、運用、研發,為重點特色。

中華佛學研究所大力支持「中華電子佛典協會」(CBETA)的成立,希望加快電子佛典的發展速度。該協會自去年二月成立以來,已完成六冊《大藏經》的電子化,預計今年年底將完成二十三冊,而整部五十五冊的《大正藏》,將在五年內全部完成。

中華佛學研究所在去年成立了「網路資料室」,網羅國內外優秀的佛典電子化人才,在軟、硬體上全力配合電子佛典的進行。相信透過這次的會議研討與互動,佛典電子化有突破性的開展,也可擴展我們的視野;未來,中華佛研所將會把有關電子佛典的製作、運用、研發,作為我們的重點與特色。(〈CBETA協辦國際電子資訊聯合會議〉,《法鼓》,110期,1999年2月15日,版1;另參見: 〈三、學術會議─人的素質與電子佛典〉,《抱疾遊高峰》,法鼓全集6輯12冊,法鼓文化,頁24-26  )」法鼓全集2005網路版 (第11輯第2冊, 頁1202-1203)

1999.1

學術會議-人的素質與電子佛典

《抱疾遊高峯》:「這次在台灣的三個半月之間,法鼓山體系在佛教文化以及淨化社會、提昇人品的目標下,另外還協辦及主辦了兩項學術會議。

(一)一月十八日到二十一日之間,以中華佛學研究所的人力、物力,支持「中華電子佛典協會」(英文簡稱CBETA)參加和協辦國際電子資訊聯合會議。主辦單位是中央研究院和教育部,會場是在中央研究院。與會團體有五個,除了中華電子佛典協會之外,其他四個是:1.電子佛典協會(EBIT),2.太平洋鄰里協會(PNC),3.文化製圖協會(ECAI),4.學者電子資源協會(SEER)。與會者來自全球十六個國家,近三百位專家,進行了三天的分組討論。這是現今國際間最尖端的電腦資訊領域,我雖然對此一竅不通,可是由我們中華佛學研究所支持成立的中華電子佛典協會,在該會會長惠敏法師領導下,雖然僅僅只有一年多的時間,由於聘請的專家以及工作人員,掌握到豐富的經驗和資訊資源,所以成果的數量和品質都相當驚人。從去(一九九八)年二月以來,已經完成了六大冊《大正藏》的電子化;預計在今(一九九九)年底,將完成二十三冊;整部的五十五大冊《大正藏》,預計在五年內(至二○○二年)竣工。

這使得台灣佛典電子化在國際上一鳴驚人,受到廣泛的重視和讚歎。其實最早推動佛典電子化的人,是美國加州柏克萊大學佛學專家路易士.蘭卡斯特(Louis Lancaster)教授,他在世界各地奔走了十多年,中國大陸、韓國、日本以及美國也有很多單位在推展這項工作。台灣的佛光山也進行了一段時日,而我們之所以能夠後來居上,是有很多因緣促成的:台灣大學佛學研究中心的恆清法師,多年來已經把台灣許多有關於佛學的研究成果和訊息,輸入了電腦網路,她也有心要把《大藏經》電子化,只是有感於個人的力量受到限制,所以向惠敏法師建議,由中華佛學研究所來接手承辦。美國佛教會的沈家楨先生,三年前就已經向我提起這樣的計畫,我當然有心要做,只是在等待因緣。所以當惠敏法師將此建議案提出時,我立即同意全力支持,因此成立了中華電子佛典協會,主要經費是由印順基金會提供,人力資源和協會的場所由中華佛學研究所支援,同時聘請惠敏法師為該會的負責人。

我在這項聯合會議的開幕典禮致辭中表示:華文《大藏經》的電子化工作,在台灣海峽兩岸已有一些團體進行了多年,但是力量相當分散,雖然有一些成果,但並不顯著,我們中華佛學研究所,在去年成立了網路資源室,從國內外邀聘到極其優秀的佛典電子化的人才,在軟體及硬體上全力配合,《大藏經》電子化的進度相當快速,品質也相當優良。

這次的國際電子資訊聯合會議,我們雖然是協辦身分,但是經費的贊助以及義工人員的配合上,使得主辦單位中央研究院和教育部印象良深。法鼓山的體系內,動員了場地組、環保組、景觀組、香積組共超過七十位優秀義工,由於穿著法鼓山義工制服,在會議期中,處處時時都給人整齊、禮貌、開朗、熱忱的印象,這些義工群,把法鼓山的精神帶進了中央研究院,使那些與會的學者專家,讚不絕口。」法鼓全集2005網路版 (第6輯第12冊, 頁24-25)

1999.12.29

《聖嚴法師年譜》:「十二月十九日,中華電子佛典協會假臺北慧日講堂再度發表新作品成果,發行《大正新脩大藏經》第一冊至第三十二冊完整電子經文檔光碟。(〈中華電子佛典協會成果發表 完成藏經前32冊電子資料庫〉,《法鼓》,121期,2000年1月15日,版1)」法鼓全集2005網路版 (第11輯第2冊, 頁1270-1271)

 

2000

2000.1.28

《聖嚴法師年譜》:「三、興辦網路大學的可行性:游祥洲教授表達對法鼓山在中華電子佛典協會(CBETA)、佛學中心及網路發展頗為讚歎,建議可朝網路大學方向發展。至於網路大學可否取代空中大學、遠距教學,仍值得觀察。另就網路大學之語文工具,首先是華文,其次為英文。」法鼓全集2005網路版 (第11輯第2冊, 頁1291)

2000.8.26

《聖嚴法師年譜》:「八月二十六日,電子佛典先驅美國加州大學教授蘭卡斯特(Lewis R. Lancaster)至農禪寺拜訪法師及參訪中華佛研所。」法鼓全集2005網路版 (第11輯第2冊, 頁1359)

2001.4.29

《聖嚴法師年譜》:「四月二十九日,……中華電子佛典協會於臺北慧日講堂發表最新成果,完成《大正藏》第一至五十五冊及第八十五冊,共八千多萬字數位化製作。」法鼓全集2005網路版 (第11輯第2冊, 頁1447)

2002.8.1

《法鼓山的方向Ⅱ》:「另外我要向菩薩們報告的是,已有二十多年歷史的中華佛學研究所,以及和它相關的資訊圖書館、中華電子佛典協會、數位圖書資料中心、漢藏佛學交流班等,看來似乎沒有直接參與法鼓山的各項工作,其實它是我們法鼓山的大搖籃。我們造就的人才,已在國內外為法鼓山的形象聲望努力拓荒,它對漢傳佛教文化事業和學術的貢獻,已將法鼓山的理念,在國際間高舉起來,它已成為漢傳佛教受世人尊重的標竿和希望。也可以說,它是法鼓山三門上的一顆夜明珠。我們如果沒有中華佛學研究所,僧伽大學的素質就不可能好得起來,法鼓山也不可能在國際間與一流的大學及一流的學者們建立關係,法鼓山最多是一個宗教團體,跟國際教育與學術的領域,便沾不上邊了。」法鼓全集2005網路版 (第8輯第13冊, 頁93, 行2)

《聖嚴法師年譜》:「另外我要向菩薩們報告的是,已有二十多年歷史的中華佛學研究所,以及和它相關的圖書資訊館、中華電子佛典協會、數位圖書資料中心、漢藏佛教交流班等,看來似乎沒有直接參與法鼓山的各項工作,其實它是我們法鼓山的大搖籃。我們造就的人才,已在國內外為法鼓山的形象聲望努力拓荒,它對漢傳佛教文化事業和學術的貢獻,已將法鼓山的理念,在國際間高舉起來,它已成為漢傳佛教受世人尊重的標竿和希望。也可以說,它是法鼓山三門上的一顆夜明珠。……(〈後代子孫的大希望:師父給法鼓人的公開信〉,《法鼓》,152期,2002年8月1日,版8;收入: 《法鼓山的方向Ⅱ》 」法鼓全集2005網路版 (第11輯第2冊, 頁1598)

 

2003

《聖嚴法師年譜》:「(國內外重要大事)中華電子佛典協會(CBETA)發表《大正新脩大藏經》第一冊至第五十五冊暨第八十五冊校勘版成果,係全球首度問世之電子化校勘版大藏經。」法鼓全集2005網路版 (第11輯第2冊, 頁1663)

2004.2.15

《聖嚴法師年譜》:「中華電子佛典協會(CBETA)於本日正式發表《大正藏》校勘版、《卍續藏經》數位化成果與讀經工具。」法鼓全集2005網路版 (第11輯第2冊, 頁1798)

2006.12.26

《聖嚴法師年譜》:「(李志夫所長榮退典禮致詞)李志夫所長,感性述說自己之所以有持續的動力,是因為一九六八年時寫了一封信給師父,說要當師父的護法。由於這一句承諾,讓李所長全心奉獻。與教界合作建立「CBETA中華電子佛典協會」、製作《臺灣佛教年鑑》、執行國科會研究計畫等,李所長的這些努力,不僅讓佛研所奠定深厚的研究基礎,也讓佛研所在華人佛教研究領域保持領先地位。」法鼓全集2005網路版 (第11輯第2冊, 頁2222)

2007.2.15

《聖嚴法師年譜》:「二月十五日,即日起至二十日,法鼓佛教研修學院、中華佛研所、中華電子佛典協會(CBETA)、國際電子佛典推進協議會(EBTI)共同於法鼓山園區國際會議廳舉行「數位佛學研究國際會議」,來自臺灣、美國、日本、韓國、泰國、挪威、尼泊爾等二十六位專家討論未來攜手合作計畫,期為新世代佛學研究,提供更便捷、多元、豐富之數位資訊。中華電子佛典協會創立於一九九八年,法師大力支持成立,主要工作人員如惠敏法師、杜正民教授,均為中華佛研所培育之人才。該協會研究開發之具體成果─「數位電子佛典集成」,為目前全世界從事漢傳佛學研究者,最仰賴之中文電子工具。(〈CBETA+EBTI=全球數位佛學大未來〉,《法鼓》,219期,2008年3月1日,版5)」法鼓全集2005網路版 (第11輯第2冊, 頁2346-2347)

2008.7.12

《美好的晚年》:「師父上午在法鼓山上會見了三批訪客。從美國回來的信眾蔡惠寧菩薩、長期贊助中華電子佛典協會(CBETA)的新加坡吳一賢與黃淑玲夫婦,以及在緬甸經商的蔡豐財先生。蔡惠寧菩薩及其同修馬宜昌先生是師父三十年前初抵美國時,最早跟著師父修禪的弟子之一,對東初禪寺的護持同樣不遺餘力。來自新加坡的吳一賢與黃淑玲夫婦是長年贊助中華電子佛典協會的護持者,……」法鼓全集2005網路版 (第10輯第15冊, 頁273, 行12)

《聖嚴法師年譜》:「七月十二日,於法鼓山園區會見三批訪客:自美返臺信眾馬宜昌、蔡惠寧夫婦;新加坡吳一賢、黃淑玲夫婦;以及緬甸臺商蔡豐財。馬宜昌、蔡惠寧於法師初抵美國時即跟隨學習,長年護持東初禪寺。新加坡吳氏夫婦長期贊助中華電子佛典協會,此行報告新加坡佛教近況。緬甸臺商蔡豐財,於法鼓山進行緬甸賑災時,獲其協助,圓滿任務。此次返臺,蒐集法師著作,擬著手譯成緬甸文,在當地分享法鼓山理念。法師勉勵利人便是利己。關懷院監院暨慈基會祕書長果器法師陪同出席。(〈附錄.隨師記行.宗教家的願心〉,《美好的晚年》,法鼓文化,2010年2月初版一刷,頁273-274)」法鼓全集2005網路版 (第11輯第2冊, 頁2402)

 

間接提及

《法鼓山故事》:「大學院教育的一大特色,便是擁有先進、新穎的教學設施。例如二○○二年啟用的圖書資訊館,以豐富的佛學藏書,包括漢、藏、滿、巴、日、英、泰文等五十一套大藏經,和珍貴的緬甸貝葉寫本二百五十五函,以及總館三萬餘冊的圖書藏量、近四百種的現期期刊、中文電子佛典(CBETA)、藏文三藏全文(TBRC、ACIP)、巴利電子佛典(CSCD)、四庫全書等多種全文資料庫,成為大學院教育的重要資源,也是各界外賓到法鼓山不容錯過的參訪去處。」法鼓全集2005網路版 (第10輯第8冊, 頁166-167)

 

《我願無窮:美好的晚年開示集》:「(十二位接法者)第二位是惠敏法師,在我們團體裡面,他的角色非常多,既是中華電子佛典協會的會長,亦是中華佛學研究所副所長,又是我們行政體系的總執行長,也是我們僧團的首座,還是法鼓山僧伽大學佛學院副院長。另外,我們已向教育部申請的佛教研修學院,他是校長,同時他還擔任國立臺北藝術大學教務長、西蓮淨苑方丈、光明寺住持,他是日本東京大學文學博士,本身是一位教授。他對我們團體奉獻很多,今天傳法以後他就是我的法子。」法鼓全集2005網路版 (第10輯第10冊, 頁85, 行6) 

(張雅雯整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