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78年10月,聖嚴法師應當時中國文化學院創辦人張其昀博士之邀,以國際知名佛教學者身份,擔任該院哲學研究所教授,及其附設中華學術院佛學研究所所長。1979年起即積極籌備培育人才工作;1981年8月開始招考研究生。然而因緣變化,中國文化學院改制後,中華學術院佛學研究所於1984年停止招生;聖嚴法師遂於1985年8月,假北投中華佛教文化館創立中華佛學研究所,並1987年,奉准教育部認可立案,成為正式的教育學術機構。
之後創辦人聖嚴法師東西方法務漸繁,遂於1992年敦請方甯書教授繼任所長;1996年由李志夫教授接任。2001年,位於金山的「法鼓山世界佛教教育園區」第一期工程完工,中華佛學研究所與圖書資訊館遷入新校區。同年法鼓山僧團也新創僧伽大學佛學院,法鼓山「大學院教育」至此規模初具,步上嶄新里程。
中華佛學研究所以「發揚中華文化,提倡國際性的佛教學術研究,培植高水準的佛教教育及弘化人才」為宗旨,重視學術研究與人才養成,舉辦多次國際與兩岸佛學會議,與多所國際知名學府締結姊妹校或合作,於國內外進行各項學術交流與獎助。本所亦發行期刊及各系列叢書出版品,展現佛學研究之成果,並聚焦於漢傳佛教相關主題,提升其影響力與學界之關注。1998年本所成立「佛學網路資訊室」,投入佛學研究資訊化的領域,包括佛學資料庫的建制與應用,大力支持中華電子佛典協會,推動藏經電子化等。此外,值得一提的是,本所於2001年至2007年先後承辦「漢藏佛教文化交流研究班」與「漢藏佛教文化交流翻譯研究班」,首開「漢、藏僧侶同修」先例,建置漢、藏佛教與文化交流平台,培養漢藏佛典之對譯人才。
自2005年起,中華佛學研究所向教育部申請改制為「法鼓佛教研修學院」。2006年12月李志夫教授申請榮退,由果肇法師代理所長一年整。2007年4月「法鼓佛教研修學院」獲准設立,中華佛學研究所培育人才的工作,正式交由「法鼓佛教研修學院」接手。中華佛學研究所前後招生二十五屆,共有237名畢結業全修生(若含歷年選修、選課人數則有三百餘位研究生)。
2007年12月26日開始,由果鏡法師接任所長職,繼續推動深耕漢傳佛教之志業,以所訓「立足中華,放眼世界」及「實用為先,利他為重」為核心精神,特別是創辦人聖嚴法師2009年2月捨報後,本所承繼創辦人一心繫念的「漢傳佛教」研究之推動,將以數位典藏、學術研究、出版刊物、國際交流四大目標為本所重點任務,持續為學術界貢獻微薄之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