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觀病患境(106a

 

〔引言〕觀病患境

醫生診脈可察肝、心、肺、腎、脾五臟病相,其原因有六,以鬼病為例,由人邪念成魔病;如飲酒傷肝、吸煙傷肺,謂之動業成病。

其對治以上六病:心止於臍,能發之禪;以六氣治五藏病;靜處結跏,止息心身;假想已治;觀心不可得,病、病者、醫者亦不可得。以上六法用之得宜是謂損益;但以止觀一心病相乃因緣生,非空、非有。

第三、觀病患境者:

 

〔集註〕

【講義】「第三、觀病患境者」:由觀前境所發得病患為今境。常途病乃屬陰入境。「《金光明》文」:《光明文句》五(二十三)。(B26.71)

夫有身即是病。四蛇〔喻四大〕性異,水、火相違(T16.340b,金光明經:「猶如四蛇,同處一篋。四大蚖蛇,其性各異,二上二下,諸方亦二。如是蛇大,悉滅無餘。地、水二蛇,其性沈下;風、火二蛇,性輕上升。」);鴟、梟共棲,、鼠同穴;毒器重擔,諸苦之藪;四國為鄰〔喻四大相混〕,更互侵毀;力均則暫和,乘虛則吞併。四大休〔安也,美也〕否〔衰也〕,此喻可知。諸佛問訊法云:「少病少惱」(T9.40b,法華經:「如來安樂,少病少惱,諸眾生等易可化度,無有疲勞。」)。佛同人法;人既有病,權〔藥〕不得無,但言少耳。

 

〔集註〕

【弘決】云「四蛇」者,以譬四大。於中復以鴟梟性升,以譬火、風;蟒鼠居穴,以譬地、水。此並《金光明》文。(T46.397a)

病有二義:一、因中實病,二、果上權病。

〔釋義〕病有二義

《維摩詰所說經》維摩詰居士以眾生病故病,為「託疾興教」;又「菩薩畏因,因為種了惡因,必得惡果、惡報,所以菩薩示人,「諸惡莫作,是諸佛教」。故稱「因中實病」。

「眾生畏果」,害怕惡報;但不知因、不畏因,任自惡行必將受惡報,故稱「果上權病」。

又因「因中實病」為隱、為實;「果上權病」」為顯、為權。

《書經》中有「人心惟危;道心惟微,惟精惟一,永執厥中」「因中實病」,有似「道心惟危」;「果上權病」,有似「人心惟危」。

若偃臥毘耶,託疾興教;因以身疾,訓示凡俗(T14.539b,維摩經:「若在護世,護世中尊護諸眾生,長者維摩詰,以如是等無量方便饒益眾生,其以方便現身有疾……維摩詰因以身疾廣為說法。」),斥小(T14.539c-544a,維摩詰所說經)呵大(T14.539c-544a,維摩詰所說經)。乃共文殊,廣明因疾,三種調伏;廣明果疾,四種慰喻(T14.544a-546a,維摩詰所說經)。又,如來寄滅談常,因病說力(T12.670c,大般涅槃經:「世有病者,四大增損,互不調適,羸瘦乏極,是故不能隨意坐起臥著床褥,如來四大無不和適,身力具足亦無羸損。」),皆是權〔藥〕巧入病法門,引諸病惱。如此權(T46.106a)病,非今所觀。

 

〔集註〕

【弘決】「因疾」者,三惑也。「果疾」者,二死也。「實疾」者,眾生實惑,及斷未盡者。「權疾」者,諸大菩薩隨斷何惑,則能示現,權同實疾。如是權實,並非今所觀。(T46.397c)

今所觀者,業報生身。四蛇〔喻四大〕動作,廢修聖道;若能觀察,彌益用心。

上智利根,解前安忍,則於病境通達,不勞重論。為不解者,今更分別。如躄大樹,萬〔次〕斧〔破〕便倒;如琢巨石,億〔萬〕下〔次〕乃穿,故重說也。

 

〔集註〕

【弘決】上智之人,解前陰入境中安忍,不隨彊軟,已入十信,不須至此。故前文云:若安忍者,不須餘九。謂安於內外煩惱病患。是則病患前已安竟。(T46.397c)

〔釋名〕躄 ㄅ一ˋ

《中文大辭典》:「人跛不能行也。」(p.1634)

夫長病、遠行,是禪定大障(T28.3b,阿毘曇毘婆沙論:「如說時,解脫阿羅漢有五因緣退:一者營事勤勞,二者多誦經,三者諍訟,四者遠行,五者長病。非營事等是退,實退是不善隱沒無記法。」)。若身染疾,失所修福,起無量罪。

經云:「破壞浮囊,發撤橋梁,忘失正念。」病故毀戒,如「破浮囊」;破禪定,如「撤橋梁」;起邪倒心,惜膿血臭身,破清淨法身,名「忘失正念」。為是義故,應觀病患境。

復次,有人平健悠悠,徒倚懈怠;若病急時,更轉用心,能辦眾事。

 

〔集註〕

【講義】「悠悠徒倚」:「徒倚」猶云「彷徨」。(B26.76)

又,機宜不同,悟應在病。即是四悉檀因緣,應須病患境也。

觀病為五:一、明病相,二、病起因緣,三、明治法,四、〔明〕損益,五、明止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