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為明菩薩清淨〔得〕大果報故,說是止觀者:
若行違中道,即有二邊果報;若行順中道,即有勝妙果報。設未出分段,所獲華報亦異七種方便,況真果報邪?香城七重,橋津如畫(T8.417a,大品般若經:「有城名眾香,其城七重七寶莊嚴,臺觀欄楯皆以七寶校飾,七寶之塹、七寶行樹周匝七重,其城縱廣十二由旬,豐樂安靜人民熾盛,五百市里街巷相當,端嚴如畫,橋津如地,寬博清淨。」),即其相也。此義在後第八重中,當廣分別。
〔按語〕:業報在分段生死中,所居之土;若破無明得無生忍為果報。七方便:謂人、天、聲聞、緣覺二乘、通、別、圓三教菩薩。七重謂眾香城七寶莊嚴,七重行樹。
〔集註〕
【弘決】七方便者,謂人、天、二乘、三教菩薩,別取教道地前位也。
「此義」下指廣,至大章第八應廣說之。(T46.215a)
〔釋名〕華報
《大般涅槃經》:「遍體生瘡,其瘡臭穢不可附近,尋自念言:我今此身已受花報,地獄果報將近不遠。」(T12.474b)
《妙法蓮華經玄義》:「此世華報亦摧色心;來世果報亦摧色心。」(T33.694b)
問:《次第禪門》明修證(T46.508a:「行者若能專心修習,繫念禪門,必有證驗,是故第七廣明修證……自開為四第一修證世間禪相,第二修證亦世間亦出世間禪相,第三修證出世間禪相,第四修證非世間非出世間禪相。」),與此果報云(T46.20a)何同異?
答:修名「習行」,證名「發得」;又,修名「習因」,證名「習果」,皆即生可獲。今論界(果?)報,隔在來世,以此為異。二乘但有習果,無有果報;大乘具有〔果報〕云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