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印佛學比較研究》再版自序
(北京社科院出版社)
本書出版至今已十三年了;有些觀點也有些改變;初版時未經本人作最後親校即傖促付梓,手民誤植亦待修訂。但因部頭浩繁;且教學、研究、行政羈身,無時間重加審校,所以三年前洪修平教授建議在大陸出版,未能成願。
去年九月初,本所與中國社科院世界宗教研究所,共同主辦「海峽兩岸佛教與東方文化學術會議」時,洪教授偏愛有加,又舊事重提;並立即引介宋立道博士與本人洽商。本書能在最富盛名的「中國社科院出版社」出版,自是與有榮焉;對於兩位先生之熱心亦心存感激。
關於本書,除了在原<自序>中有所陳述外,願再向讀者「野叟獻曝」:本書是採「中、印佛學思想史之比較方法」上著墨的。我自己從中獲益最大;相信對讀者亦必有所貢獻。
本書是先說明時代、文化背景;次陳現重要文獻;最後作各層次、各面向之比較。日、月、星辰朗朗明了,各有所照:對於學者們,如參考本書,請從後至前,以倒吃甘蔗方式瀏覽,必可見風光一瞥;對於有佛學基礎的讀者,請以耐心、決心從前讀到後,即使毫無所得,至少已證明您有了研究佛學的耐心;對於沒有佛學基礎,而有佛學興趣的讀者,我建議先將本書目錄看一遍,有了整體觀以後,再看其他較淺近之著作,回頭再來讀本書,就容易了。我十分信奉胡適之先生兩句話:「做學問如砌金字塔,既要廣大,又要高深」。唯有廣大後之高深,高深才有穩固的基礎。
趁寒假期摒棄一切,對錯、謬處已有所修改、并作了必要之增訂;但無時間多作較更詳細之增、修工作,只有遺憾了。又承本所印度籍穆克紀教授,對梵文索引多所指正;及博士生林志欽先生協助部份校正工作,但錯誤仍恐難免,尚請讀者指正。
李志夫序於台北中華佛學研究所
一九九九年二月廿八日
作者簡介
李志夫先生,四川省奉節縣人,一九三○年生;中國文化大學畢業,印度大學碩士;曾主持成立文大印度文化研究所,曾任《中華百科全書》宗教欄主編,法鼓人文社會學院籌備處主任;現任中華佛學研究所所長,兼任文大哲研所教授;譯有《印度哲學導論》、《印度通史》,著有《理則學導論》、《楞嚴校釋》、《印度思想文化史》L等十種;發表學術論文五十餘篇;已帶領博士生編著出版有《法華玄義研究》,正受國科會獎助研究者有《摩訶止觀研究》、《成唯識論研究》,已接受財團法人補助正編著者有《攝大乘論研究》;其有生之年尚待完成《法華文句》與《瑜伽師地論》之研究。是則,若天台及法相兩宗各三大部研究編著完成,理論與實踐皆備,對於後學將有莫大之補益。